9月19日至21日,第七届翻译、修辞与国际传播国际学术论坛在海口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办,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我院教师于艳青参加了此次学术论坛。

本次论坛以“中国智慧,文明互鉴”为主题,围绕翻译理论与实践、修辞策略、国际传播等议题,来自各高校的专家学者共议学科发展之路,共绘文明互鉴蓝图。在上午的主旨报告中,来自北京大学的黄必康教授做了题为“现代工具理性霸权中文学翻译的地位”的主旨报告,特别指出在工具理性飞速发展的今天,Al是
工具理性霸权在当代的集中表现,人文精神和主体性受到严重挑战,从而导致价值理性和审美意识的衰落以及主体性逐渐消弱。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夏登山教授探讨了全球视野与讲好中国故事的双向促进关系,是对新时代翻译与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新思考。在下午举行的主编论坛中,来自《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SSCI)、Bab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A&HCI; SSCI)、《外语教学》(CSSCI)等国内外核心期刊的主编从期刊遴选标准等角度同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现场答疑。
外国语学院将以此次学术论坛为契机,重新审视AI翻译与人工翻译的辩证关系,重新定位校本翻译特色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更好地促进我院翻译学科教学中翻译实践的有效落地,进一步探索中国文化的有效传播路径。
(撰稿:于艳青 摄影:于艳青 审核:王朝杰 责编:隋明芳)